乌海能源公司光伏+矿山生态修复综合利用二期乌达区100MW光伏项目一景。
面对能源危机和“双碳”目标,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已成为广泛共识。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新能源产业迎来了发展机遇。
抢抓机遇,顺势而为。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立足产业基础和消纳能力,在建设势强劲足的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中挑重担、扛重责。伴随着一个个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运行并网,我市的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在跑出“加速度”。
在市第八中学,校园楼顶上一片片蓝色光伏板排列整齐,将太阳能轻松“捕捉”并转化为电能,为学校输送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
“利用屋顶铺设太阳能发电装置,让学校一多半的用电可以实现自给,这也起到了补充学校经费的作用。”市第八中学副校长任利忠告诉记者,用不了的电还可通过“余电上网”模式向电网送电。
2021年底,海勃湾区被列入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市第八中学屋顶光伏发电便是海勃湾区实施该项目的一部分。目前,市第八中学、海勃湾区依林小学等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已投入使用,海勃湾区党政大楼、乌海宝杰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乌海宝化万辰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12处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预计9月可全部安装完毕,验收合格后将并网发电。
“该项目以太阳能资源为基础,在发电过程中真正做到粉尘、废水、废渣、噪音等污染源的‘零产出’。项目全部建成投用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1.5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4.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2万吨,还可减少大量灰渣和烟气的产生,将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共赢。”乌海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整县(区)光伏项目经理焦堂雷说。
走出城区,在我市的戈壁荒漠、乡村空地、废弃矿山,一块块光伏板让原本闲置的土地身价倍增,成为能源聚宝盆。
在乌达区国能100兆瓦集中式光伏项目现场,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闪着金色的光芒。项目设计年发电量1.74亿度,“光伏+矿区治理”让废弃矿山再一次变为金山银山,成为绿色清洁能源的输出基地。“ 项目充分利用煤矿排土场、渣堆等闲置土地发展光伏发电产业,配合绿化与生态修复,助力绿色矿山建设,实现了光伏发电效益与生态治理的良性循环发展。该项目可节约标煤5.93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2万吨/年,环境效益十分显著。”乌达区能源局行业办主任王文华说。
在发展光伏产业的过程中,我市特别注重推动产业链向下游硅片、电池、组件、储能等方向延伸,丰富拓展新能源场景应用,创造更多产品附加值。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位于低碳产业园内的内蒙古国轩零碳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期项目已建成试产。在项目一号车间内,各条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成吨的原料在经过破碎、制粉、改性、石墨化、筛分等环节后,被制作成锂电池负极材料成品,满足不断增长的订单需求。
“目前,1、2号车间已进入试生产阶段,3、4号车间在调试设备。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实现产值200亿元。”公司总经理李民说,“产品的产销形势向好,我们将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后续项目建设速度,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开拓市场,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市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庞大的电力消纳能力和应用场景,在保障周边地区电力供应安全、经济运行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甘德尔山上,总投资83.39亿元的乌海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正酣。作为支撑我市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的重要工程,该项目电站装机总容量120万千瓦。建成后,对于大幅提升蒙西电网的调峰能力,扩大电网接纳风电等清洁能源容量有重要作用。
此外,我市已建成保障性新能源项目配建电化学储能项目2个,总装机4万千瓦;已批复在拟建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配建电化学储能项目3个,总装机13.76万千瓦;积极跟进远景、中电储能、玖和、上海电气独立储能项目。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形成新能源装机规模322.62万千瓦,已建成92.66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全市电力总装机比重为19.2%,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7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项目2.6万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3.06万千瓦、水利发电项目9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项目3万千瓦;已批复在拟建新能源装机规模229.96万千瓦,其中市场化并网项目4个总装机94万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5.16万千瓦,整县屋顶试点项目10.8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120万千瓦。
根据《乌海市“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58万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年减排二氧化碳671万吨左右,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作出贡献。
从无到有,蓄势壮大,乌海新能源产业基地正在成型。
“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发挥好能源产业优势,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6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为内蒙古能源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更加坚定了我市推进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的信心决心。
当下,立足乌海及周边地区产业基础厚实、消纳条件良好、电网支撑有力、发展条件较好、周边相邻优势,我市正全力打造自治区西部绿色能源消纳基地,做大产业支撑,提升产业能级,书写新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的新答卷。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