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乌海要闻
支部建设标准化 战斗堡垒力更强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1日 作者: 来源:乌海市财政局 浏览次数:
  推进党支部规范建设,是我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是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举措。2018年,我市继续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持续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 直面问题 强化目标   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多年来一直存在党支部作用发挥“弱化”、党员干部教育“虚化”、党支部地位“边缘化”、党员先锋意识“淡化”、党建工作“形式化”等问题。一些基层党支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说得多、干得少,安排部署多、狠抓落实少。有些基层党支部制度不完善,管理松懈,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个别党支部存在着行政会、业务会与支部会兼顾开,支部大会不规范不严肃的情况。为了党建工作可以“出彩”,不少基层党支部想尽办法搞“创新”,花费不少人力物力,实效性却不强。   新时代赋予了党支部建设的新要求,为了做到党建工作不缺位、不滞后,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我市把抓好党支部作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管党治党的基本任务、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实施“北疆先锋”工程为统领,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为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围绕基层工作全面进步、基层能力全面过硬、基层组织全面加强的目标任务,我市努力引导各基层党支部实现“八有、八个标准化”,即有专业队伍,班子坚强有力,党员充满活力,推进班子队伍建设标准化;有载体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特色鲜明,推进工作载体建设标准化;有完善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功能充分发挥,推进阵地建设标准化;有规范制度,体系健全完善,执行严格有力,推进制度体系设置标准化;有充足保障,经费持续稳定,支撑务实有效,推进基本工作保障标准化;有过硬功能,理想信念坚定,宗旨意识牢固,推进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有突出作用,堡垒作用明显,先锋作用良好,推进工作运行机制标准化;有特色品牌,带动效果显著,整体推进有序,推进示范引领带动标准化,切实担负好党支部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健全制度体系 创新优化载体   以“一年提质增效、两年示范引领、三年争先创优”为总体思路,近两年,我市持续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针对农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教育系统和卫生计生行业等7个领域,分别建立了以“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5个基本要素、“突出政治功能、核心作用发挥、党建品牌打造”3个核心抓手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标准化建设"5+3"模式指标体系。   根据标准化建设指标,我市制定了《“抓党建好支部”评选细则》,明确6个方面25项考核评价标准,实行百分制考核,细化了考核评价办法,年底对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自查、评估和验收。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全市逐级开展了“走遍党支部”活动,建立了标准化建设工作台账,对已达标的党支部进行定期抽查、实行跟踪培育,对未达标的党支部进行整改提高,列出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   我市建立严格党的组织生活1个意见5个规范,明确一个总体要求,制定了“主题党日”、“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等五个具体制度。将每月的24日固定为全市各基层党支部的“主题党日”,主题党日要做“四个标准动作、一个自选动作”;分别对“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目标要求、时间频率、程序步骤等做了规范和要求,让基层党组织有章可循、有章可依,确保组织生活经常化、党员教育常态化、支部主体作用长效化。   以培树基层党建典型、打造特色党建品牌为方法,我市创新举措,优化载体,以点带面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提升中间支部水平。我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抓党建好书记”竞赛活动,全市各级党组织书记通过落实“六带头”责任清单,把基层党建责任实实在在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表彰“抓党建好书记”10名;大力开展“抓党建好支部”创建评选活动,以“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党建制度好、工作业绩好、党员群众反映好”为标准,通过明确创建任务、开展自评、总结推广等评选步骤,表彰“抓党建好支部”9个;开展“基层党建示范群体”创建工作,努力在每个领域培育一批基层党建品牌,建立“示范群体”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2017年以来,共命名“基层党建示范群体”20个;开展基层党建创新工作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总结交流和宣传推广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通过表彰奖励28个创新案例,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为倒逼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责任落实见效,我市把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定期调度、日常监控、巡回督查、年终考核、述职评议“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实现基层党建从目标到执行的闭环管理。制定《乌海市基层党建工作量化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年终目标考核占50%、日常监控占20%、巡回督查占30%,注重功夫下在平时。 “标准化”实践取得成效 基层党建质量得到提升   全市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基层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党支部标准化达标率由两年前不到30%提高到81.7%。   2018年,我市顺利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两委”成员平均达到7至9人,总人数较上届增加255人,较上一届相比增加59.7%;机关事业单位配备了208名专职党务干部,同时配备1096名兼职党务工作者;我市选派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联络员289名,园区党务工作者数量由130多名增加到342名,增幅达126%,工作力量薄弱等问题有效解决,班子队伍建设实现标准化。   围绕自治区部署实施“北疆先锋”工程及我市精心打造的农区“富民党建”、街道社区“暖心党建”、非公和社会组织“连心党建”、机关事业单位“活力党建”、国有企业“聚力党建”、教育卫生 “树人党建”“仁爱党建”等7个党建主题,我市创新了农区“十化”建设、城市“五步工作法”“五心”服务活动融合共促、园区“223”工作法、教育系统“红色引擎”“红烛先锋”“红心向党”三大工程等务实管用的载体,工作载体建设实现标准化。   我市细化了村、社区“十个统一”,机关事业单位“五个一”等阵地建设标准化要求。目前,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平均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其中,500平方米以上的8个,占61.5%。打造精品社区15个,占22%,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活动阵地22个,占33%,为党组织开展务实高效的活动提供了方便,阵地建设实现标准化。   结合《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我市进一步修订规范党的组织生活1个意见、5个规范,制度体系设置进一步标准化。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1+6”制度体系,推动融合共享、同驻共促的城市党建格局得到优化。   我市还加大了党建经费保障力度,在干部报酬保障方面,村“两委”年基本报酬人均超过2.9万元,全部达到上年度自治区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以上;社区“两委”成员报酬待遇平均达到每人每月3900多元,高于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在党组织运转经费拨付方面,每个村每年不低于20万元,每个社区每年不低于40万元,各级财政全额予以保障。同时,市级财政每年安排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资金67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300万元,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经费30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活动经费200万元,有力保障了各级党组织运转及服务群众,使工作保障达到标准化。   为使党员教育管理实现标准化,我市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严把发展党员质量,2018年发展党员585名,处置不合格党员57名。利用乌海党建网、乌海党建微信公众号等党建信息化平台,推动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学习资源。   此外,在助力“五区”建设、“三大攻坚战”和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抗洪抢险及灾后重建等中心工作中,各级基层党组织积极组织动员党员群众,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后涌现了“北疆楷模”乌海电业局输电管理处党支部等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日前,中组部《组工信息》在《一些地方因地制宜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一文中,综合采用了我市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内容,我市以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党建质量的做法得到肯定。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就是进一步明确抓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路径和方法,立起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标尺。我市将进一步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 (颜慧)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