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
——我市成功抢救1名产后羊水栓塞大出血产妇纪实
12月11日下午,1名高龄妊高症产妇在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剖宫产手术后,因弥散性持续大量出血,随时有生命危险。为了挽救这位母亲的生命,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心血站、市卫计委、爱心市民等多方力量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的赛跑。 11日11点,该产妇在家属陪同下来到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因重度子痫前期,住院时该产妇血压为190/100mm/Hg(毫米汞柱),据家属透露,该产妇之前曾有6次怀孕经历,还做过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手术。 15点30分,产妇剖宫产顺利产下一男婴,手术刚刚结束,产妇突然出现持续性出血现象。医师在考虑该产妇之前有多次怀孕、手术以及重度子痫前期等复杂情况下,立即启动危重孕产妇紧急救治预案,投入急救。 20时30分,产妇出现羊水栓塞,导致全身脏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持续出血却不凝。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部长张毅告诉记者,羊水栓塞的发病率虽然只有1.9/100000—7.7/100000,但是一旦发病产妇和胎儿死亡率高达80%,是产科中最凶险的并发症。 20点31分,市妇幼保健院紧急向市中心血站通知,急需O型红细胞悬液4U(单位,1个单位=200ml)、血浆800ml。市中心血站值班人员立刻核查了库存,结果显示O型血成品库存20U,待检库存28U,现有库存可以满足该次需求,但剩余O型血液不能满足应急需要,成品库存告急。 20点38分,意识到情况特殊,市中心血站决定启动应急采供血预案,一方面安排检验科连夜加班对待检标本进行检测,值班人员密切关注产妇用血动态信息,随时保证产妇输血需要;另一方面积极和巴彦淖尔市中心血站、包头市中心血站、内蒙古血液中心取得联系,紧急寻求支援。市中心血站站长吴忠礼说:“在那生死攸关的时刻,从内蒙古血液中心到巴彦淖尔市中心血站,再到市中心血站,所有血站工作人员不约而同紧急行动起来,跨地区调度送血,连夜进行监测,共同的目的就是为抢救争取时间,将救命的血液第一时间输送到产妇体内。” 21点33分,血站O型血库存严重告急,而核酸检测约需6小时左右才能完成。 12日0点48分,巴彦淖尔市中心血站紧急支援的血液到达市妇幼保健院后,紧急输注到产妇体内。为争取宝贵救治时间,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直接在现场办理了相关交接手续。 1点37分,血站电话铃再次响起,妇幼保健院需要O型悬液3U、血浆600ml,刚才出库的血液全部输入体内,产妇情况稍见好转。 2点57分,血站电话铃再次响起,妇幼保健院需要O型悬液5U(单位)。此时距离酶免检验完成约需半小时,距离核酸检测完成还有约2小时。 4点22分,产妇仍不能有效止血,情况不容乐观,主治医生决定输注血小板,市中心血站和周边血站均无库存,紧急联系内蒙古血液中心帮助,得到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的紧急响应,紧急支援我市2个治疗量O型血小板,连夜办理出库手续后由市卫计委在呼市出差的一名工作人员乘坐清晨火车,将救命的血小板护送到市妇幼保健院。 5点14分,经过长达7个小时的紧张忙碌,血液检测项目全部顺利完成,结果及时发布到成分储发血科,工作人员依据检测结果,对血液进行了包装、入库,并及时将预约800ml的全血发往市妇幼保健院。 12日上午,微信朋友圈出现一则“孕妇产后大出血,急需O型血”的消息,很快人们纷纷转发了这条消息。产妇的安危牵动着每一个人,大家一边刷屏朋友圈发出献血信息,一边纷纷自愿来到海区明珠商厦东门的爱心献血屋捐出热血,这天共同捐献血液16400ml。 13点,从内蒙古血液中心紧急支援的血小板输注到产妇体内,产妇血常规指标稳步提升,止血功能逐渐恢复,最终苏醒过来。 17点13分,产妇各项生命指征渐渐平稳。市妇幼保健院、市人民医院41人医护团队,持续奋战近24小时,为产妇输入红细胞悬液40U,全血800ml,血浆4200ml,冷沉淀凝血因子30个单位和2个单位治疗量血小板,补液近17000ml。 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护士长韩雪说:“在我工作的20多年经历当中,这名产妇是出血量最大、病情相对最严重的一个。在抢救过程中,共有4名麻醉师在手术台旁参与治疗,一直坚持到产妇各项生命指征渐渐平稳。” 13日8点30分,产妇脱离危险。 下午,记者来到市妇幼保健院,看到产妇已转移至监护室监护。“现在产妇的凝血功能已基本正常,脱离生命危险,但是由于抢救时间过长,产妇现在身体十分虚弱,仍需要进一步观察。”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护士长常军梅说。 一名危重产妇的救治,牵动了无数人的心。这是一场跨区域联合行动的爱心大接力,也是与死神争分夺秒的赛跑,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产妇最终脱离生命危险。 (黄建飞)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