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乌海要闻
助力残疾人就业 点亮残疾人的生活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1日 作者: 来源:乌海市财政局 浏览次数:
  就业是残疾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残疾人通过就业,不仅可以改善生活水平,还可以融入社会,实现平等、参与和共享的权利。近年来,我市不断提高残疾人工作水平,加强政策保障,夯实工作基础,推进各项实事,为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让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近日,记者在我市一家盲人按摩中心看到,盲人技师国幸福正在为他的顾客进行身体按摩。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国幸福出生时由于视网膜脱落,导致视力二级残疾,从小生活在福利院的他,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如今,已成年的国幸福萌生出了要回报社会的想法,在一次偶然机会中,他接触到了盲人按摩,在市残联的帮助下,国幸福从培训到开店都非常顺利,现在他的按摩店已逐步走向正轨。   “现在开了这个店以后,最起码可以养活自己,自己想吃什么想买什么这都不是太大问题了,比打工还是强的很多。并且我的小店还解决了8个(盲)人就业问题,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自己收益了,也帮助了别人。”国幸福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立业是盲人之盼。据了解,我市每年都会向自治区盲人按摩培训医疗中心选送有就业意向的盲人进行就业培训,帮助他们联系就业机构,指导他们学习盲人按摩知识,并在创业帮扶上为视障人士提供服务。   “对取得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或者《企业经营执照》的残疾人士将补贴3000元钱,针对盲人我们会补贴4000元钱。我们对辖区从事盲人按摩的盲人,每年都进行免费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让他们更好地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市残联就业管理中心主任徐文婧告诉记者,“每隔两年,我们会选送有医疗按摩资格的盲人到自治区参加培训,这个培训的食宿都是免费的。”   除此之外,我市还积极联动就业、税务部门等单位,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困难,提高生活质量。李彦龙今年43岁,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的他,一直靠打零工生活,为了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他和妻子选择了自主创业。   2016年2月,夫妻俩成功开了一家洗衣连锁店。据李彦龙介绍,我市对残疾人的帮扶政策非常好,他们这家店在成立之初,市就业局不仅给他办理了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税务部门还为他免征营业税等。   李彦龙说:“市里面对我们的创业帮助非常大,市残联给我们提供创业扶持资金,市就业局帮我们办理了贴息贷款,税务局还给我们免了税。这么多的有利政策,让我们对生活重新充满希望和奋斗劲儿。现在,收入高了,生活水准也提高了,可以很好地孝顺父母,满足孩子更好的教育需求。”   为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自食其力,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和单位,一方面积极联系各用人单位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多渠道、多形式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和相应帮助。另外,为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有一技之长,市残联还通过依托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残疾人进行家电维修、美容美发、裁剪等培训,提高残疾人的职业技能,拓宽残疾人的就业面,提高残疾人的生存能力。截至目前,我市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共有14225人,16至59岁残疾人年龄段中,已安置残疾人就业共2489人,实现了“拨亮一盏灯,照明一家人,影响一大片”的效果。 (赵晖)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