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沙海珍酿染醉丰收季节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08日
作者:
来源:乌海市财政局
浏览次数: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我市醇厚浓香的沙漠葡萄酒走上了国际舞台,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金秋9月,站在海南区阳光田宇国际酒庄的观景平台向四周望去,成片的葡萄园和远处的赛汗乌素村尽收眼底。在这里,人们可以了解到葡萄从采摘到酿造成红酒的全过程。生产线上,搬运工将一筐筐饱满的葡萄倒在皮带上,两侧的筛选工仔细地挑拣出葡萄中夹带的叶片等杂物,随后,葡萄被输进除梗破碎机,果梗分离,葡萄的芳香弥漫在空气中。 阳光田宇国际酒庄总经理黄建清介绍,酒庄现在开榨的葡萄主要是赤霞珠,一天的需求量大约在45吨左右,一年计划产酒500吨,新酒约3个月以后就可以进行品鉴。“这几年借助乌海世界沙漠葡萄酒产区的平台,依托乌海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我们在国内率先推出自然酒。这是按照葡萄种植过程中零污染、酿造过程中零添加,采用自然重力酿造工艺获得的健康饮品,最大的优势是将乌海产区葡萄品种的自然特性充分完美地在葡萄酒当中呈现出来。”黄建清说。 目前,我市共有葡萄酒加工企业4家,设计生产能力2万多吨,年生产葡萄酒1.1万吨,年销售收入2亿元左右;酿造的葡萄酒畅销全国并远销美国、德国、丹麦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涌现出汉森、吉奥尼等驰名中外的葡萄酒品牌。 “咱们乌海的阳光、土壤、气候成就了优质的葡萄,所以也能酿造出优质的沙漠葡萄酒,就像我手中这款西拉干红,是我们2016年用西拉葡萄酿造的一款葡萄酒。它的颜色呈宝石红色,有很典型的西拉品种的胡椒香气,还有一些水果的香气,这款酒很受人们的欢迎。”吉奥尼酒庄酿酒总工宋学智说,“随着这款经典酒在市场上的欢迎度不断走高,酒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节假日时,有很多游客到酒庄参观、游玩、品酒,感受酒庄文化。”近年来,我市通过成功举办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节和乌海葡萄季等文化旅游活动,确立了“世界沙漠葡萄酒品牌产区”的地位,打造出小型、多样的世界沙漠葡萄酒庄文化,推动了乌海世界沙漠葡萄酒庄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独具特色的乌海沙漠葡萄酒正吸引着八方来客。“乌海的葡萄特别好吃,酒的味道也耐人品味,葡萄和葡萄酒文化使这里更具风情。”在汉森酒庄游玩的游客伊凡表示。 一串小小的葡萄驱动着城市和企业的经济发展,更帮助不少贫困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依托葡萄种植深加工的优势,村企合作模式不断在农区推广,我市鼓励农业企业流转周边农户和村集体土地规模化经营,农户土地流转后被企业返聘成为技术工人,形成互惠互利关系,产业扶贫见到了实效。 “阳光田宇公司通过与赛汗乌素村进行村企合作,到目前流转土地约15000多亩,每亩给村民补偿500元,流转土地后,村民还可以到我们公司进行季节性工作,每个月大概增收3500元左右。”阳光田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综合部部长李明雪介绍。 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推进,我市将继续深入打造自治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向北开放”的优先推进项目——中国·乌海“丝绸之路”世界沙漠葡萄酒文化节品牌,使其成为参与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有效载体,不断提升中国沙漠葡萄酒产区在国际范围内的认知度与影响力,推进乌海沙漠葡萄酒产业高起点、差异化发展,让世界目光聚焦乌海。(记者 颜慧)